近来文坛甚是寂静,对浩然的咒骂或者叫浩然对大家的要挟早已是明日黄花,而对余秋雨的“揭露”和“批判”除了偶而的硝烟味则再也听不到声息。那些“洋枪”“土炮”甚至“汉阳造”不知是没有了枪弹 还是没有了准星还是没有了目标,一时之间全都哑了火。
我无缘经历文革,所以身上没有什么伤痕;八十年代我尚是孩童,因此我也无从体会那时人的阴险。
待有了银子拜读《秋雨散文》,人们已开始对他口诛笔伐。我不清楚文人的所谓内幕,更无缘结识哪位高人,我只是想从一个平常读者的视角出发谈几句。
指向余的枪炮哑了火,按我理解他们大概是无火可发了。
我曾经看过大部分批余的文字,大多说他撒谎,说他自大,好象除了这些以外没有了别的。我再细读余最受争议的《借我一生》,与对此的批评互相比较,发现了一些有意思的东西。
在很多地方余秋雨写了不少对自己的“赞誉之辞”,如为官何等英明、治学如何严谨、对学生如何严爱有加等等,但没有人对此提出异议。没有人说余夸大了自己的能力,也没有一个号称余的学生或者他的下属的人站出来指斥余,说余院长冤枉了我或者说余教授排挤了我。由此看,余秋雨这个“大鸡蛋”在这一方面是没有什么缝隙的,尽管人们说他爱撒谎。
看批余的文字,发现没有人说 过他 在为官期间贪污过、受贿过,也没有人说他有过不正当的男女关系或者对马兰有过什么不忠,更没有人拿盘带子或者光盘去勒索他。可见他在这方面做的也挺不错。
没看见谁说他 给谁拍过马,虽然他当过大官;没见谁说过他给谁送过礼,虽然他以前很年轻;即便他的文章有错,也没见谁说他有过学术抄袭。
别的就不说了,要不有人会说我是一个拍马大王了。
既然他有这么多没被涉及到的地方,并且这些都是可以把人骂死的,那为什么没人去找找这些东西却非得苦吊在那棵似有似无的歪树上呢?恐怕 这就是枪炮息火的原因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