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读《淡江记》,我说,“我看这本书首先受震动的地方,是朱天文毫不掩饰的雄心,而且说得坦坦荡荡、光明磊落,像是真要文学一统,天上地下都是她的光芒。”我说,朱天文的文字,“像是没被污染过的声音,天真烂漫,满口大话,可是心诚意切,读来反会感动”,我说,“她好像会变魔法一样的把汉字组合成我从来没有见过的样子,像是另一种中文,而她一派天真坦诚把身边所有的细细小事,小心情,一并不作回避的写出来,那种细腻,是在俗世里呆久了的人很难再感受的。”
现在,看完《有所思》,并没有多少新的话要说,仍是看得喜欢。
爱看散文,因为它不正式,不承载多少伟大思想、跌宕故事,像一场下午的谈天,断断续续,闲散自然。在散文里作者自觉不自觉都要透露出生活中的他怎样行事,有什么爱好,在什么地方生气,又在何时惆怅,他所遇见的人与事,是怎样的状态,而这些人与事又怎样参与进他的人生。这是私人化的域场,是最贴近生活本身的状态,是人人都可亲近的文体。散文是自恋的,也是平等的。它不要求你有多少深厚的知识,也不强求你有怎样离奇的经历,你可以写的很琐碎,很细致,也可以写的结构完整,滴水不漏,每一个人,即使写不好一篇小说,但都可以提笔去写一篇散文。
同事随手翻了几页,说不喜欢,因为没有什么思想。是啊,没有什么思想,可这正是我最中意的地方,要思想自有成百上千上万的论文专著可以去看,何必为难散文呢?
散文真正的好处,是在它抓住时间,那些放在记忆里会被吹散熄灭的故事、情绪,被文字定格下来,从时间的河流中提取保存,脱离控制,对自己是一种满足和交待,对他人,更是一处别样的风景。人与人,生活与生活,相同又不相同,散文提供了这些微妙的差别,并且永无止境的持续下去。
朱天文说,“生活当中,不知有多少这样一刻,想留留不住,像京戏里紧鼓密锣碰锵一停、亮相,像抽刀断水——水更流。我非常悲哀地发现,稍纵即逝,除了提笔,几乎没有任何方式可以留住。若有所谓写作动机,或者我为的就是这个。”
在这本书之前,还看了朱天心的《击壤歌》,十七岁的高中少女穿过三十年的时间絮絮烦烦的小情绪小故事,却读得津津有味。他们这一家子的作家,人人都写的好,而天文与天心,有一点是极像的,就是对世界热烈的喜爱,并由此生出的满满的又不需要实际内容的志气。还有她们的干净。至于文字运用上的技艺和天才,就不必多说了。
“一本好的书,会是作者比书好”,这话是不错的。